8月15日,在《东方体育日报》的专访里,前国脚谢晖结合自身经历,谈到了对于球员留洋的一些看法。
1998年没能去留洋,你还去俱乐部和领导拍桌子了
因为那时候是觉得有机会了,而且范志毅出去了,杨晨也出去了。梦想就在眼前触手可及的样子。已经几乎可以够到了,这个情况下去不了,当然就会很激动。
那会你们其实出去踢球的收入,比国内还是要多的?
多一些,不是很多,但是我们那时候去的是二级联赛,在欧洲比国内的收入是高的,这点是肯定。
国内有很多是赢球的奖金部分,但是国外收入很多时候就是年薪,你觉得哪个方式更合理?
很难说,在国内主教练做下来,我感觉完全按照欧洲收入模式照搬过来,也不是完全适合。
另一方面,可能因为我们球员容易躺赢。而欧洲球员,他的动力是:你打好了才有下面一份大合同。你状态不好就很容易掉下去,到下个级别去收入会大幅缩水,所以你别看他比赛就算没有赢球奖金,他也是很卖力的,他每一分钟都有价值的。如果他能在这里踢好,你的下一个合同,可能就是更高的平台和更好的收入。
也许我们的一些球员在国内踢球的确很容易失去动力,比如说他已经是国家队队员了,他也不想出去。比如已经二十七八岁的球员,我也看到过有很多这样的,他觉得不出去也可以,反正在这里会一直是俱乐部顶薪。俱乐部现在给了我顶薪,我在这个队谁也代替不了,我后面的球员也一塌糊涂,所以这种舒适的区域对我们球员来说,确实是有很大的杀伤力,没有竞争,钱也不少。
话又说回来,从水平来说,现在中超大多数球员留洋确实也机会不大,但是下一阶段,就是从2007年-2008年以后出生的球员来看,出现留洋球员的希望会大很多。
谈现在和金元足球的对比
疯过之后,现在重新回到陆地上,也意识到原来我们的水平并没有提高,甚至还在往下。
说到底,足球还是人才的竞争,当年我们的体校系统,包括大连东北路小学这样的有足球底蕴的学校,我上次回徐汇少体校,我们当年的教练吴德华以前是上海队的,所以我们当时这个系统,有很多专业的教练员都扎根在基层,我们其实就是受益者,如果没有这些系统,我们是出不来的,如果不是有这样的教练和这样的体系,可能我当年就去读书了或者去做别的了。是因为有这些,中国足球才有了后来的2002年去世界杯这个最高峰,它跟这些都是有关系的,但是后面,确实走了那么多弯路,但是话又说回来,我对中国足球还是充满信心的,比如2007-2008年龄段的这批水平就相对好一些,另外球迷还是愿意看球的,今年中超的球市很多地方特别好,大连很多场都是6万多人,上海德比也是6万多人,足球还是第一大运动,对于球迷对于中国足球的不离不弃,我们从业人员还是要珍惜。
我在德国踢球的时候,亚琛俱乐部所在的区域下面有很多小的俱乐部来支撑亚琛,再往上就支撑像勒沃库森这样的大俱乐部。俱乐部如果渗透不到6岁至8岁草根足球的话,那么只能依靠我们的学校。欧洲足球是以小俱乐部为主要单位,但是在日本是以学校为最小的单位,同时有高水平的有竞争力的联赛,日本高中联赛最后一场是要去国立竞技场打的。中国足球现在也要依靠我们的学校体系,校园足球这块,一定要把它真正重视起来。
现在国字号还是会比别的球队有更长的集训
现在已经好多了,以前我们是一集训三个月,现在是三周,已经在进步了,现在要想马上跟欧洲接起来,三天前聚起来,也没那么容易,慢慢来吧,一点一点来接轨。
Copyright © 2022-2025 360直播网. All Rights Reserved. 网站地图 桂ICP备18003631号-5